每年3-6月是貓咪的繁殖期,這個時節最容易在外遇到流浪幼貓,又稱“奶貓潮”,如果遇到小貓的時候該怎麼做呢?

 

  1. 先不要碰

在外遇到幼貓時,看到他們無助的樣子一定非常不忍,很可能下意識就伸手觸摸甚至把小貓抱起來,其實這樣會讓小貓身上沾染到我們的氣味,導致貓媽媽有可能不願意再把小貓帶回自己的窩。

  1. 先不要移動

當我們看到小貓獨自在外,有幾種可能性,有可能是貓媽媽出去獵食,短時間將小貓留置在那個位置;或是貓媽媽正在帶著寶寶們搬家。所以隨意移動貓寶寶有可能會導致貓媽媽回來找不到小孩,甚至因為沒有幼貓可以哺乳,進而導致貓媽媽乳腺腫脹,後續產生其他健康問題。

  1. 觀察一下

一般來說,貓媽媽外出獵食的時間不會太長,在確保小貓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一段距離(不要太靠近小貓,以免貓媽媽不敢接近)觀察3-5小時,確認貓媽媽是否有回到小貓身邊。
還有一種狀況,幼貓被發現的地點周遭的環境會對幼貓的安全造成立即性的危險(如:馬路邊/附近野狗很多),這個情況下有可能需要考慮將幼貓移動到安全的位置繼續遠距離觀察,建議可以戴上塑膠手套或塑膠袋以免氣味沾染到小貓身上。

  1. 如何判斷能不能介入救援?

母乳富含充足的營養,可以在小孩成長過程中提供所需的養分,在動物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奶貓的照顧尤其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導致奶貓死亡,就連專業人士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讓小貓待在貓媽媽身邊的存活率相對較高,所以人類不一定需要介入奶貓的照顧。

那到底什麼狀況下需要介入/帶走小貓呢?

先肉眼觀察小貓的健康狀態,如果小貓看起來圓滾滾的,身上沒有太多的髒污,有可能就是被貓媽媽妥善照顧中的小孩,只是貓媽媽暫時不在身邊而已。
反之,如果小貓身上髒兮兮而且看起來乾乾瘦瘦的不太健康,甚至有口/鼻/眼分泌物過多的狀況,有可能就是他的媽媽在外出獵捕時出了意外,或是這隻幼貓體質虛弱,野生動物的生存本能會讓貓媽媽選擇性的留下不容易存活的幼崽。

  1. 確定救援

當確定要救援奶貓的時候,可以使用誘捕籠/外出籠/紙箱/籃子等容器救援,因為貓咪非常擅長鑽漏洞逃跑,所以不論是使用何種容器捕貓,一定要確保不會被小貓竄出來。有些小貓的個性比較警戒,可以用食物引誘小貓(如:幼貓罐頭,肉泥)。順利誘捕之後可以提供乾淨飲水給小貓飲用。

  1. 救援後就醫

順利誘捕到小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帶到獸醫院做基本的檢查,確認小貓身體狀況,基本上野生貓狗身上都會有寄生蟲,要先讓獸醫做驅蟲。

  1. 救援後日常照顧

如果家裡有其他狗貓,小貓帶回家之前要記得要先做好隔離,將家裡其他寵物跟小貓隔離開來照顧,因為小貓抵抗力弱,身上可能帶有其他寄生蟲或病毒、細菌,隔離好才不會讓家裡原有的寵物也生病了。
幼貓特別需要保溫,在佈置小貓的窩時可以裝上保溫燈或是特別保暖的毛毯,並隨時提供乾淨的飲用水。
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的是,還不會吃固體食物的奶貓需要定時餵奶,「切記不能餵食人類喝的牛奶!」因為人類喝的牛奶裡面有太多的乳糖,幼貓喝下去之後有可能會導致不斷腹瀉,對小貓可能有致命的危險,所以要使用奶貓專用的奶瓶,餵食幼貓專用的貓奶粉(或是幼犬貓專用奶)。
有時候救援到的奶貓甚至還不會自己在貓砂上廁所,這時候就需要在餵奶之後使用濕紙巾(注意要使用純水濕紙巾)或是沾水衛生紙,輕輕在小貓肛門口及尿道口輕點,引導他們排泄,這個動作是在模仿母貓舔舐小貓屁屁引導排泄。

  1. 後續送養?中途?收編?

小貓在妥善照顧後決定要做送養的話,目前網路上有許多平台可以協助曝光送養,在送養過程中,需要特別篩選領養人的各項條件(經濟條件/住房環境…),確保小貓未來能得到良好的照顧。
如果小貓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上廁所了,也有一些志願單位,或是有愛心的愛貓人士可以協助中途貓咪,在幫小貓找到新家之前提供一個住所。
大部分的人撈到小貓之後,就這麼不小心被小貓的可愛給俘虜成為貓奴,直接將小貓收編的人也不少。

 

既然決定留下小貓,就要做好陪伴一條生命長大的準備:平時要預備好寵物就醫的費用,日常生活裡吃的用的都要做好功課,小貓斷奶後可以以乾飼料、罐頭、生食作為主食,每一種主食種類都各自有優缺點,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跟需求做選擇。
養寵物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用心花時間去陪伴寵物,用心的飼主才能照顧出健康的寵物,希望大家的寵物都平安健康長大👍